豆粕的4年周期宿命
关键词:4年周期、认识周期、分析周期、应用周期。霍华德.马克思在《周期》中提到周期的三大规律:第一规律:不走直线必走曲线;第二规律:不会相同只会相似;第三规律:少走中间多走极端。他认为,周期毫无疑问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投资者需要学会认识周期、分析周期和应用周期。大多数交易者都知道糖周期、猪周期、蛋周期,但是还有一些可能被我们所忽视的其他周期,例如豆粕的4年周期。从豆粕指数来看,从豆粕2000年上市以来,每个4年就会出现一个价格高点,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都一直遵循着这个周期,这是我们对豆粕4年周期最粗浅的认识。接下来,我们需要去分析豆粕的4年周期,当然,我们可能很难把过去的每一年都进行复盘,从中找到周期的规律,所以这里只是简单的对价格高点发生的那一年的行情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当年都发上了什么事情,从而导致价格的暴涨暴跌,从而当做我们分析周期的过程。当然,正如霍华德.马克思所说的,在周期存续期间发的这些事件,不应该只被看作个事件接着个事件地发,应该被看作个事件引发下个事件,因果关系远远重于先后顺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周期。只有更好地理解周期,才能更好地应用周期,记住我们所处周期的位置,它会深刻影响我们的获胜机会。2004年豆粕行情回顾
关键词:禽流感、紧缩政策、需求不足、毒大豆事件。1)2004年1季度:强势上涨。2004年1季度国内豆粕大涨,主要得益于禽流感得到控制,国家开始从税收和补贴角度来扶持养殖行业,豆粕的需求增加,结果导致一些观望的企业因为库存不足,开始大量采购豆粕,一时间豆粕需求大增,刺激了价格上涨。再加上CBOT大豆价格上涨,进口成本进一步增加,国内油厂也开始纷纷挺价,所以豆粕价格进一步大涨,一季度豆粕指数直接突破3700点。2)2004年2季度:强势下跌。2004年2季度国内豆粕大跌,主要在于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以及对禽流感的低估。尽管国家对家禽养殖有扶持,但禽流感度需求造成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需求端表现不佳,与此同时,国家为了抑制投资过热,采取了宏观调控,结果一些企业的资金链比较紧张,开始了大量抛售,从而导致豆粕价格暴跌,走出了一个倒V型反转。3)2004年3季度:震荡下跌。2004年3季度国内豆粕震荡下跌,尽管在南美毒大豆事件的影响下,预期国内大豆供应会有所减少,盘面上一度走出一定的反弹行情,但无奈在国家紧缩的宏观调控下以及禽流感的影响下,整体需求不容乐观,市场投机做多的热情也不是很强烈,价格略微反弹之后依然出现了震荡下跌。4)2004年4季度:偏弱震荡。2004年4季度国内豆粕偏弱震荡,由于美豆增产,所以价格上涨无力,但由于国外大豆价格下跌,豆农惜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豆粕上涨乏力,下跌缺乏空间,一直处于价格低位偏弱震荡。在2004年之前天气和灾害的炒作似乎并不明显,尽管大豆锈病有可能导致南美大豆减产,但盘面上并没有发生剧烈的反应。2008年豆粕行情回顾
关键词:天气因素、生物柴油、奥运会、金融危机。1)2008年1季度:区间震荡。2008年1季度豆粕先涨后跌,整体处于区间震荡状态。此时我们国家经济整体向好,整体有一定的通胀趋势,再加上年初的上涨部分原因是因为南方暴雪引发雪灾,整个交通不便,从而引发物价上涨,再加上国际上对生物柴油的炒作,所以外盘大豆价格上涨,内盘豆粕也随之价格上涨。随着价格炒到将近3800点,资金的风险偏好开始上升,价格开始高位回落。国家也采取政策打压物价上涨,例如降低关税、抛储、控制贷款发放等,所以豆粕价格从高位下跌。2)2008年2季度:强势上涨。2008年2季度豆粕又迎来了一次大爆发,最直接的原因是美豆主产区在6月份遭受了大洪水,导致大豆重播以及收获时间推迟,进而增加了霜冻的可能性,所以市场预期将严重影响未来的单产。在此期间,USDA供需报告不断发相关利好,美豆大幅走高,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国内豆粕的行情再次被点燃,资金做多的热情非常强烈,期货盘面也是冲破了4300点。3)2008年3季度:震荡下跌。2008年3季度豆粕开启了下跌之路,一方面国内豆粕价格走高,技术上形成了双顶的形态,另一方面全球进入危机爆发,原油暴跌,从147美元/桶跌到35美元/桶,高盛、美林等投行纷纷倒下,全球都蔓延在悲观的情绪当中,所有商品基本上都大幅下跌,市场开始走出来宏观行情,豆粕在天气炒作之后,也跟着全球大宗市场开始回调。4)2008年4季度:强势下跌。2008年4季度豆粕继续大幅下跌,主要还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市场弥漫着悲观的气息,市场的投机信心严重不足,做多的热情受到了打压,与此同时,国内外大豆价格连续破位下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豆粕连续出现一字跌停,价格加速下跌。2012年豆粕行情回顾
推荐阅读: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