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有的企业追求逮住机遇一夜暴富带来的刺激,有的企业则探索循序渐进可持续经营的稳重。在很多持有“短线思维”的企业眼里,绿色投入就是肆意挥霍利润,毫无价值,但这恰恰是它们难以成长为巨擘的根本原因。
长虹,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用涵盖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到回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告诉它们,只有持续不间断的投入,才能赢得绿色高质量的发展这场战役的胜利。
涵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管控
支撑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不仅仅有制造、销售,还有包括回收、再利用等多个环节,它们各自分工发挥价值,才能共同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健康生态。
这两年,站在风口之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迸发出的巨大发展势头。随之而来的,则是更新换代周期极短的动力蓄电池产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了淘汰升级再淘汰的快节奏中。
这就带来一个新课题,如何合理回收利用动力蓄电池?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前行。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广东、江苏、甘肃等省份相继成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而作为全国17个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市、地区)之一的四川,虽然面临产业化技术不成熟、回收体系不完善、支撑体系不健全、商业模式创新不够等问题,但这些困难并不是退缩的理由。
作为四川省重量级国资企业,长虹当仁不让,再次充当了绿色产业急先锋的角色。
就在近日,长虹和中国铁塔牵头成立产业联盟,该联盟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和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筹建,以产业共建、合作创新、互惠共赢为目标,重点要凝聚力量,着力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打造完备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体系,打造“生产、销售、使用、再利用”的闭环产业链,实现新能源动力电池“跟得住”“收得回”“利用好”。
联盟成立
同时,联盟将探索多样化商业模式,推动四川省废旧动力蓄电池资源化、规模化、高价值化利用,促进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别人不太愿意插足,棘手的动力蓄电池回收再利用的问题,长虹再一次发挥了龙头企业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
事实上,这并非长虹的第一次。据了解,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从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到回收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从入选全国首批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到实现全产业链流程的绿色制造,从电视产品到冰箱、洗衣机以及贯穿产业上下游的全程绿色,经过多年精心打造,绿色供应链已然成为长虹的一张新名片。
为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如果任何事情都用投入产出比这个冰冷的经济参数指标来衡量,仅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值不值,那么包括回收再利用在内的绿色制造,可能在很多企业眼里,都是不值得投入的事情。
然而,要想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缺少绿色制造的思维,却是万万不行的。
从应当担负的责任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是长虹教给其他企业的另一窍门。据了解,长虹在多年与“绿色”打交道的过程中,已形成了横纵两条相对成型的发展思路。纵向方面,从研发设计、采购、制造、销售到回收,在延伸到废旧塑料、印制板、屏、荧光灯等深加工业务;横向方面,拓展了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综合危废处置、锂电池循环利用等环保业务。
这样,长虹基本实现了“实体产业升级、创建平台服务”的发展规划思路。也就是说,在实践不断检验的过程中,长虹已经具备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作战的基础,而这些无缝对接、协同高效的合作,对长虹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力也是极大的提升,同时带来的效率改变也是明显的。
比如旧家电回收方面,2018年,长虹格润现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近200万套/件,由此实现铜、铁、铝等金属提取近1500吨,相当于为国家节省了一座600百万吨规模矿山的开采所造成的资源损耗,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炭1万吨,节约用水28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820吨;废旧家电拆解塑料通过改性循环再生超6000吨,相当于减少石油用量3.7万吨。避免了200万套/件废旧电器可能带来的水和土壤污染。
旧电器回收
除此之外,在家用电器生产过程,长虹同样坚持坚持节能环保、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思路,比如“0.1度变频技术”,是美菱独创变频一体化压缩机驱动技术和冰箱主控技术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冰箱在节能、保鲜、静音和保湿方面的全面升级,比普通冰箱能耗降低30%,保鲜效果提升38%。又比如长虹CHiQ激光影院采用了反射显示技术,这种显示技术同目前主流显示技术相比,具有绿色、环保、低功耗突出特点。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思维的指导下,长虹内部各产业部门已形成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习惯。比如最热门的垃圾分类方面,格润已经在成都建立几十家垃圾分类网点,全面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这在追求更高效率、更绿色环保的今天,无疑是契合时代主题的举措。经历过去多年的培育,追求绿色环保、如何回收再利用等思维已经作为基因深植每个长虹产业单元之中,而这必将为其未来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推荐阅读:叶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