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安全感”成了很多妈妈都熟知的一个专业名词。
无数专家说,有安全感的孩子好奇心更强,人际关系更好,自信乐观,勇于面对挫折。所以妈妈们开始焦虑,生怕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输在起跑线上。
那么在大家心里,什么样的孩子才是有安全感的呢?小样妈采访了几位身边的妈妈,她们的回答是:
有安全感的孩子应该不怕生,能自己一个人玩,不会整天黏着妈妈。
妈妈有事外出,他们不会哭闹,会和其他照顾者乖乖待在家里。
另外,有安全感的孩子应该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会有入园焦虑,每天哭哭啼啼不肯上学。
总之,在大家的观念里,有安全感的孩子乐观、开朗,活脱脱一个小天使。
正是因为妈妈们都把有安全感的孩子想象得太完美了,所以和自己的孩子一对照,就会觉得“我家孩子那么黏人,不独立,肯定是缺乏安全感了,怎么办啊!”焦虑的感觉又回来了。
其实,“有安全感”和“依赖妈妈、有分离焦虑”是不完全对立的。不同年龄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感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下面小样妈给大家整理一下,什么样的表现是正常的,什么样的表现才是真的缺乏安全感。
这些表现很正常,孩子没有缺乏安全感
1、8-9个月时,一看到陌生人就哭
宝宝对陌生人表现出警惕和恐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怕生”,或者“陌生人焦虑”。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表现不是因为宝宝胆小、黏人,而是认知能力上的进步。
这个阶段,宝宝已经能够比较陌生人和妈妈脸部的不同,形成了“面孔记忆”。
而在6个月之前,宝宝见谁都笑,不是不怕陌生人,而是因为他们还不能记住人脸,所以无法分辨谁是亲人,谁是陌生人。
因此,“怕生”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2、15-18个月时,不让妈妈走
这一阶段,孩子会有“分离焦虑”的情况出现。表现就是妈妈一离开,孩子就会哭闹,不愿意让其他人照顾。
这是因为孩子已经和妈妈建立起了依恋关系,在他心里,妈妈就是最亲近、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人。
但同时,他还不能理解复杂的时间概念,不知道妈妈要离开多久,会不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所以妈妈的离开会让他充满不安,产生难过的情绪。
此外,孩子的记忆能力已经发展起来。
他记得你上次换衣服出门,走了很久,他哭了很久,所以当你又换衣服准备出门时,他立刻把你的离开和不愉快的经历联系起来,当然就不愿意让你走啦。
虽然不同的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年龄会有所差别,有的可能1岁时出现,有的1岁半时出现,但相同的是,绝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这个阶段。
所以“分离焦虑”同样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
3、孩子玩的时候,总要妈妈陪着
最近有妈妈咨询,说她陪着的时候,孩子一个人玩得挺好的,可她一走开,哪怕只是去阳台收个衣服,孩子也会马上丢下玩具,跑过来找妈妈。她担心这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或者不够独立的表现。
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孩子不是黏妈妈,而是把妈妈当成了“安全基地”。安全基地在的时候,哪怕妈妈只是坐在旁边,什么也不做,孩子也能感到安心。
可一旦安全基地消失,孩子就没办法把精力放在探索、玩耍上了,而是要立刻去确认安全基地在哪里。
这也是年幼孩子的一种正常表现,不是缺乏安全感。
4、孩子有入园焦虑,不想上幼儿园
去年小样入园,他们学校的确有几个女孩,上幼儿园从来也不哭,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和大人再见。
相比之下,其他大部分孩子都经历了几个星期,甚至两个月的入园焦虑。
其中家有男宝的几位妈妈特别焦虑,她们觉得人家女孩子都那么勇敢,怎么自家的男孩子还哭哭啼啼,没完没了呢?
其实,刚上幼儿园或者托班的孩子,大部分都会有“入园焦虑”的现象出现。
他们不仅要离开最亲近的家人,还要离开最熟悉的环境,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老师、同学度过整整一天。
推荐阅读:旗龙